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Featured Posts
Search

高血壓治本方法-治本之道三階段

  • hypertension188
  • Nov 20, 2017
  • 1 min read

三、以柔克『剛』

對於血管中堵塞的粥狀油瘢或癤疤血塊,就必須運用「以柔克剛」的概念才可能將它們消弭,畢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經』。

在十幾萬公里長的血管中,難免會因破損而漸漸形成粥狀油瘢或癤疤。這過程中最關鍵的錯誤,就在巨噬細胞吞下氧化的低密度膽固醇變成泡沫細胞之後,因為回程的通路被阻斷,而被迫滯留在血管壁上!如果能適當的打開回去的封口,讓這些活的、並且會移動的泡沫細胞,隨著血液流回到肝臟處理掉廢棄物,一切都將回歸於正常。由於形成封口的最重要物質,就是在缺口處扮演著鋼筋角色的組織纖維蛋白(Fibrin), 因此只要設法減少一些組織纖維蛋白的形成或原料, 那些被困在血管壁裡的工作員:泡沫細胞, 自然就不會堆積並造成血管堵塞!

以目前醫學界常使用的降血壓藥物,甚至大 家熟悉的抗血小板藥阿斯匹林,經大部份的臨床研 究發現,它們並沒有降低組織纖維蛋白的原料(組 織纖維蛋白原 Fibrinogen)的功能註12。

反而草本配方的健康食品,卻可以明顯降低這組織纖維蛋白原的濃度。


 
 
 

Recent Posts

See All
缺氧型高血壓認知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確認高血壓為導致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相關的高血壓組織(WHL)的研究也發現更有5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並不了解自身的情況。這主要的問題可能在於包括醫師等專業人員也弄不清楚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發生原因為何,因此導致患者也無法就其根源問題進行疾病的...

 
 
 
缺氧型高血壓歷史

近代對於高血壓及缺氧型高血壓的發現及研究,可從英國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1578–1657)醫生的醫學著作《心血運動》(De otu ordis)中描述了血液的循環。之後在1808年托馬斯·楊及1836年理察·布萊特(Richard...

 
 
 
Follow Us
Search By Tags
Archive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